偶然看到某个电影中的几个抢人钱财的小混混的打扮,勾起了我对小时候钥匙的记忆。因为其中一个人将钥匙挂在一根较长的银色链子上,链子的一端连接着裤腰,而另一端连同钥匙放在裤子口袋中,其余的链子则完全露在外面,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曲线形状,这似乎是九十年代特有的一种风尚吧。以至于当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习惯将手机挂在链子上之后再别在腰上或者放在口袋里,而现在的智能手机早已没有了专门放挂绳的设计了。

【钥匙】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在与钥匙打交道,因为当时我跟哥哥还小,父母担心我们把钥匙不小心给弄丢了,所以还没有赋予我们可以独自拿钥匙的权利。每次放学后到哪去拿钥匙是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当时父母还在村里的工厂工作,我们放学时他们也不在家,因此父母就把钥匙放在爷爷那儿。我们每次放学时要去爷爷那儿拿钥匙,有的时候爷爷就在路边等着,我们就直接拿着钥匙回家。周末我跟哥哥经常就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的玩,在那玩累了或者饿了就直接找他们拿钥匙先回家。

后来也不知道到了小学几年级,父母就让我们开始独自拿钥匙了,但是我跟哥哥谁拿钥匙似乎还曾经是一个问题,后来只能一人拿一天了。当时拴钥匙是用枣红色的毛线编织的细绳,然后在父母的要求下,我们也把钥匙先拴在裤子上,再放在口袋里,当然没有电影中刻意炫耀的意思,因为已经被衣服遮盖住了。当然另一个选项是将钥匙挂在脖子上,但是感觉并不美观,因此就没那么做。不过当时确实有一个小学同学胸前总是挂着一把家里大门上的钥匙,那是他中午回家卖馒头时开门用的。不过感觉当时拿钥匙唯一的坏处就是上体育课时叮当作响。假期如果大家都在家的时候,出门的时候我们就不用考虑拿钥匙的问题了。有时候过年去姥姥家或者去赶集回来的时候,我跟哥哥有时候提前回到家由于没有钥匙也只能望门兴叹了。每次出门前,父亲总是在锁上门之后习惯性的再回过头检查一遍,这一点已经被母亲诟病了很多次。

高中阶段阶段由于要住校,就与家里的钥匙彻底脱离了关系,每两周回家一次的时候母亲总是在家等着。再后来,到了上大学大学和读研究生,回家的频率变成了每学期一次,就更没有必要拿家里钥匙的了。小时候似乎有这样的印象,如果一个人所拥有的钥匙越多,似乎就是一种成就,说明他/她需要开锁的地方比较多,拥有的资源也越多。而我现在口袋里就有两把钥匙,一把是宿舍门的钥匙,另一把是自行车车锁的钥匙。现在的各种共享单车,只需一个二维码和手机app就可以实现开锁骑车,今后我们需要的物理钥匙会越来也少了。

【锁】

钥匙是用来开锁的,下过雨后,锁里面进水生锈了,这时候直接用钥匙开锁就很难打开了。但是父母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往锁眼里加一些铅笔芯的碎屑,此时一般就可以轻松地将锁打开了。生锈之后,因为锁缝之间有氧化铁,使锁轴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故很难打开,而铅笔芯碎屑的成分是碳,其颗粒表面光滑,加入锁中其实是作为一种润滑剂减少了摩擦阻力。

在家里新盖了南屋之后,大门也换了模样,此时的大门上多了一个圆形的小门,要通过这个小门在内部将大门锁上。这是防范小偷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每次到了镇上赶集的时候,村里总有几户人家大门被撬开,家里丢了东西,而被盗人家周围用这种锁门方式的人家则安然无恙。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果就是锁门变得比较复杂。不仅如此,家里的锁也实现了换代升级,由原先在村里供销社买的三环牌的锁,变成了一种用不锈钢制作的更加高级一点的防盗锁,这把锁估计现在已经用了有六七年了吧。

现在学校的办公室和宿舍楼的门在进去的时候都需要刷卡,这些门上早已换成了现代的电子锁,而门禁卡和学生卡则充当了钥匙的角色。现在的手机以及上面的各种软件都需要密码,或者需要指纹验证,这些机制也是类似于物理世界中的钥匙跟锁的关系吧。

不知道多久之后,家里的锁跟钥匙会进行下一次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