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读书总结
岁末年初,又到了总结过去一年读书成果的时候了。拖沓了几周之后终于决定要写下这篇总结。坦白说我读书依然不是很多,不过欣慰的是完成了平均每月一本书的计划,凑齐了15本,希望2020年继续保持。
1. 史记
2月份我终于完成了2018年的扫尾工作(参见:2018读书总结),读完了《史记》中剩余的列传。小时候看过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小故事,但是当时并不知道它们来自哪里。目前我对《史记》的最初记忆来自于高中的语文课,那时的教学侧重于古文。后来接触到《史记》是几年前痴迷过一段时间MOOC课程,在Coursera平台上观看了国立台湾大学的吕世浩老师讲述的《史记》和《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课程非常精彩,虽然里面的具体内容已经忘记了,但是其传递的读书方法却记忆犹新。你肯定不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经历的你目前的困惑,历史上肯定也有人跟你面临相似的人生选择,因此读史的一大功能就是要利用古人来磨炼自己的智慧。其核心方法就是读书读到关键处把书合上,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是你站在那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你会怎么做,而古人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产生了什么后果,你的做法又会如何。事实上,这种读书方法肯定会非常耗费时间,尤其是在面对《史记》这部巨著的时候。我承认我在读的时候还是比较草率,看故事的心态占据了主导,因此对自己的智慧启迪不大,我依然是一个愚笨之人。在读之前自己还是有很多畏难心理的,不过最后囫囵吞枣地读下来也算是完成了一种人生挑战吧。
2. Wall and Piece
这估计是我在英国买的第一本实体书吧,也是我买过的第一本画册,购于布里斯托(Bristol)的博物馆。班克西(Banksy)是一名街头涂鸦艺术家,可以说是涂鸦届的传奇人物了。据说早年成长于布里斯托,因此他早期的一些作品仍散落在布里斯托的街头。班克西最近一次在媒体上名声大噪估计是那次传奇的拍卖事件吧:2018年10月,他的一幅画作《Girl with Balloon》在伦敦以104万英镑成交,落锤后画作却突然“自毁”,现场一片哗然。班克西随后在Instagram公开了一段视频,揭秘说他数年前在画中安装了碎纸机, 以防此作品被拍卖。不过据信这次行为艺术之后,他的作品可能又要升值了。班克西其他的一些事迹包括印制以黛安娜王妃为头像的10镑假钞,把自己的展品放在大英博物馆假装是史前绘画等。这本书是他的一些作品集,当然也包括他的一些辛辣的评论。
3. 异国他乡的故事
我是通过一篇李南央写她母亲文章了解到了她这个人,她特殊的家庭背景让她经历了很多人生的曲折。由此可见,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并不只有最近有关故宫的新闻上呈现出的样子。本书主要讲了李出国工作生活的经历,比如初到国外租房时的见闻,自己作为磁铁专家在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工作经历,当然也有对女儿浓浓爱意的流露,有对女儿音乐老师的感激之情。这些国外的经历与作者国内的经历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思考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总之,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非常精彩,可以看到不同价值观的碰撞,非常值得一读。
4. 人性的弱点 (英文版)
这是一本特别成功学的书,看到英文名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时,我并不知道它的中文名竟然被翻译成了《人性的弱点》,似乎是卡耐基比较出名的一本书。主要讲述了与人相处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当然这种事情还是要重实践,纸上谈兵是万万不行的。
5. 消失的微生物
以前一直听到一个话题,说中国人在滥用抗生素,其中的道理我之前也知道一些,这本书又更加详细具体地进行了阐释。再比如剖腹产会对婴儿产生什么影响?当然这些都只是书中几个小小的例子,其内容丰富度远不止于此。微生物是一个被大家忽视的领域,现在生物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似乎是蛋白质和基因。通过本书,我认识到人类对所有事物的认知都是不断被刷新的,即使是现在被主流医学界认为可能致癌的幽门螺杆菌,其作用的复杂性也是我读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6. 伊利亚特
要了解西方的历史,就不得不去了解一下其文明的源头。《荷马史诗》是其中不可跨越的一道门槛。当然读这本书也伴随着一些契机,比如《文化土豆》播客不定期举行的「误读会」将荷马史诗两部曲《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列在了他们的日程上,在听完节目后我觉得比较有趣就找来了《伊利亚特》开始读。《伊利亚特》可以说是一部十年特洛伊战争史,不过也可以说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战争,当然这种说法都是后人对战争进行附会的产物了。不得不说,里面的希腊神话人物的名字确实很多,刚开始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虽然最后我也没有记住。书中基本都是对话,读的时候很容易走神。不过很早之前看过史诗电影《Troy》对于理解书中的内容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只是说几个对现在的影响吧,比如希腊第一勇士阿基里斯(或译作阿喀琉斯)相关的典故:“阿基里斯之踵”指某人或某事物的最大或唯一的弱点,著名的芝诺悖论就提出所谓的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一次读茨维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整个小说的结构确实比较特别,里面的情感描写确实比较细腻深沉。国内似乎也有同名改编的电影,但我并没有看过。
8. 奥德赛
继续西方文明之旅,《奥德赛Odyssey》是《伊利亚特》姊妹篇。特洛伊战争中的第一男配角奥德修斯在本书中化身男主,战争后带领部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返乡之旅。一路上奥德修斯经历了各种波折,一路升级打怪重返故乡。回家后开始大开杀戒复仇,清理向自己妻子求婚的各路人马。现在奥德赛一词也成为了漫长而艰难旅途的代名词,比如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英文名就是《2001: A Space Odyssey》。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创作的现代文学巨著《尤利西斯Ulysses》就是奥德修斯的拉丁名,作者将小说主人公在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在海外的十年漂泊,据说《尤利西斯》的章节内容也经常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平行对应。由此可见,《奥德赛》对了解现代西方的文化也是很重要的。
9. 浮士德
我虽然很早就知道歌德,但是对他这部写了一生的作品《浮士德Faust》一无所知。读的原因是之前通过一场「又见国乐」的演出知道了导演王潮歌,看到她在一个访谈中极力推荐《浮士德》这本书。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浮士德和魔鬼梅菲斯特的时空穿越之旅,也是一部追寻人生意义的旅程。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也很难读,牵扯到了很多神话人物,之前读的荷马史诗也算是做了一些铺垫工作吧。
10.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
我去Brixham海盗节的时候,在路边一个小摊花2镑钱买了狄更斯的七八本小说,记得当时提着一袋子书往回走也是挺累的。回来之后就开始读这本《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小说以主人公孤儿Pip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讲述,描述了他从小开始的人生经历。谁能想到,迷雾中墓地的一次偶遇,竟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一个孤儿到跻身上流社会,再到一切真相大白,爱情、道德、金钱穿插其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
1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茨威格通过十四篇历史特写,描绘了人类历史上的高光时刻。虽然有些是失败,但是其精神依然璀璨。比如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来自挪威的阿蒙森争夺谁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时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无畏精神将永存于人类的记忆中。现在位于南极点的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站就以他们两人的名字来命名,历史并没有忘记斯科特这个失败者的精神和勇气。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Exeter的皇家阿尔伯特博物馆参观时意外发现了斯科特探险队当时用到的西伯利亚雪橇犬Czigane的项圈和头骨,没想到与历史这么近的相遇。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兴奋的点是读到了亨德尔创作《弥赛亚》的过程。去年圣诞前夕,学校合唱团的晚会唱的就是《弥赛亚》,里面的哈利路亚大合唱广为传颂。之前去西敏寺的时候特意去瞻仰了一下亨德尔的墓,他作为德国人最终葬在伦敦的西敏寺也算是一个传奇了。
12. 特洛伊之歌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通过一个播客,当时我正在跑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半程马拉松,陆大鹏说这是影响了他一生的书,他已经翻译了很多社科领域的好作品。这本书每一章中都换一个人进行讲述,相当于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读。读完此书,我相当于在《伊利亚特》之后重温了一下特洛伊的战歌,不得不说小说比荷马史诗要好读多了。
13. 上帝的手术刀: 基因编辑简史
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的这本书娓娓道来,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发现和逐渐掌握了基因编辑这项技术的。通过此书,再一次让我领略了自然的奥秘,因为基因编辑的秘密早已蕴藏在那里,人类只是去发现罢了。发现之时也不得不感叹如此精巧的结构似乎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当然,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也是来自于人们对微生物细菌的研究,即使是那么简单的生物也蕴藏着巨大的玄机。看来要完全理解人体这么复杂的系统仍然前路漫长。
14. 艺术的故事
此书可以说是一部极简艺术简史,在读的过程中意外发现Exeter有800多年历史的Cathedral被当作了盛饰式哥特教堂的例子。 这本书本来想在圣诞去巴黎之前读完,但是并没有做到,只能在坐车去凡尔赛宫的路上和在凡尔赛宫外面排队几个小时过程中继续阅读了。
15. 自卑与超越
很早之前就知道这本书,断断续续地读,终于在新年到来之前读完了。没想到很多问题都跟儿童阶段的心理发展有关。